空气消耗量 | 4.5gpm |
---|---|
驱动方式 | 气动 |
性能 | 耐磨,耐腐蚀 |
用途 | 隔膜泵 |
品牌 | 伽利略 |
型号 | QBK40 |
【QBYQBK气动隔膜泵】产品概述:
伽利略Galileo气动隔膜泵是一种输送机械,采用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易挥发、易燃、剧毒的液体,均能予以抽光吸尽。共有八种规格直径:¢10mm(3/8")、¢15mm(1/2")、¢25mm(1")、¢40mm( 1 1/2")、¢50mm(2")、¢65mm( 2 1/2")、¢80mm(3")、¢100mm(4")。材质:铝合金、铸铁、不锈钢、塑料。隔膜泵根据不同液体介质分别采用丁晴橡胶、氯丁橡胶、氟橡胶、聚四氟乙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该泵自投产以来,已被国内一千多家石油、化工、电子、陶瓷、纺织、油漆、制药机械系统单位采用,安置在种特殊场合,用来抽送各种常规泵不能抽吸的介质,且替代齿轮泵的理想产品,均取的了满意的效果。
【QBYQBK气动隔膜泵】型号意义:
【QBYQBK气动隔膜泵】性能参数:

材质有:铸钢铸钢四氟铝合金铝合金 四氟不锈钢材质304不锈钢材质304四氟不锈钢材质316不锈钢材质316四氟不锈钢材质316L不锈钢材质316L四氟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四氟全氟(请根据用户使用介质选择合适的材质)
【QBYQBK气动隔膜泵】产品特点:
1、不需灌引水,吸程高达5米,扬程达70米,出口压力≧0.8Mpa
2、流动宽敞,通过性能好,允许通过最大颗粒直径达10毫米。抽送泥浆、杂质时,对泵磨损甚微;
3、扬程、流量可通过气阀开度实现无级调节(气压调节在1-7bar之间)
4、该泵无旋转部件,没有轴封,隔膜等抽送的介质与泵的运动部件、工件介质完全隔开,所输送的介质不会向外泄漏。所以抽送有毒、易挥发或腐蚀性介质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身安全;
5、不必用电,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安全可靠
6、可以浸没在介质中工作
7、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开停只需简单地打开和关闭气体阀门,即使由于意外情况而长时间无介质运行或突然停机泵也不会因此而损坏,一旦超负荷,泵会自动地停机,具有自我保护性能,当负荷恢复正常后,又能自动启动运行;
8、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该泵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泵输送的介质不会接触到配气阀,联杆等运动部件,不像其他类型的泵因转子、活塞、齿轮、叶片等部件的磨损而使性能逐步下降;
9、可输送较粘的液体(粘度在1万厘泊以下);
10、本泵无须用油润滑,即使空转,对泵也无任何影响,这是该泵一大特点;
【QBYQBK气动隔膜泵】主要用途:
1、泵吸油漆、树胶、颜料。
2、粘合剂和胶水、全部种类可用泵吸取。
3、泵吸花生酱、泡菜、土豆泥、小红肠、果酱苹果浆、巧克力等。
4、各种瓦、瓷、砖器及陶器釉浆。
5、油井钻好后,用泵吸沉积物及灌浆。
6、泵吸各种乳剂和填料。
7、泵吸各种污水。
8、用泵为油轮,驳船清仓吸取仓内污水。
9、啤酒花及发酵粉稀浆、糖浆、糖密。
10、泵吸矿井、坑道、隧道、选矿、矿渣中的积水。泵吸水泥灌浆及灰浆。
11、各种橡胶浆。
12、各种磨料、腐蚀剂、石油及泥浆、清洗油垢及一般容器。
13、各种剧毒、易燃、易挥发液体。
14、各种强酸、强碱、强腐蚀液体。
15、各种高温液体最高可耐150℃。
16、作为各种固液体分离设备的前级送压装置
【QBYQBK气动隔膜泵】产品结构图:
1 | 进 气 口 | 4 | 圆 球 | 7 | 连 杆 | 10 | 泵进口 |
2 | 配气阀体 | 5 | 球 座 | 8 | 连杆铜套 | 11 | 排气口 |
3 | 配 气 阀 | 6 | 隔 膜 | 9 | 中间支架 |
|
|
【QBYQBK气动隔膜泵】泵体材料代号:
泵体材料 | 代号 | 泵体材料 | 代号 |
铝合金 | L | 不锈钢 | B |
铸铁 | Z | 衬胶 | ZCJ |
工程塑料 | S | 衬氟 | ZCF |
【QBYQBK气动隔膜泵】隔膜材料代号:
隔膜材料 | 代号 | 隔膜材料 | 代号 |
丁晴橡胶 | NBR | 氯丁橡胶 | CR |
氟橡胶 | F | 四氟橡胶 | F46 |
乙丙橡胶 | EPDM |
|
|
【QBYQBK气动隔膜泵】膜片材料选择:
注:★-有 ∕-无 三、几种隔膜材料特性
隔膜品种介质种类 | 丁睛橡胶 | 氯丁橡胶 | 氟橡胶 | 聚四氟乙烯 | 食品橡胶 |
发烟硝酸 | × | × | △ | △ |
|
浓硝酸 | × | × | △ | △ |
|
浓硫酸 | × | × | ○ | △ |
|
浓盐酸 | × | △ | △ | △ |
|
浓磷酸 | × | △ | △ | △ |
|
浓醋酸 | × | × | × | △ |
|
浓氢氧化钠 | ○ | ○ | △ | △ |
|
无水氨 | △ | △ | △ | △ |
|
稀硝酸 | × | × | ○ | △ |
|
稀硫酸 | △ | △ | △ | △ |
|
稀盐酸 | × | ○ | △ |
|
|
【QBYQBK气动隔膜泵】安装尺寸图:


声明:由于产品一直在更新,本文中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均只适用于参考,QBY型铸铁气动隔膜泵性能参数、QBY型铸铁气动隔膜泵使用场合、QBY型铸铁气动隔膜泵材质要求、QBY型铸铁气动隔膜泵结构、QBY型铸铁气动隔膜泵安装尺寸以及QBY型铸铁气动隔膜泵的价格等详情,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
木箱、泡沫或纸箱包装,因本泵属于重物只能发物流(需到物流站自提),其它疑问请联系我们。
上海苍茂实业为一般纳税人,能开17%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增值税,如需开票请联系客服。
售后服务承诺
1.产品提供免费维修一年,免费维保期间内如发生非人为原因引起的损坏(不可抗力原因除外),上海苍茂实业将及时免费更换和修理。
2.产品实行终身包修,免费保修期满后买方如委托上海苍茂实业进行维护保养,上海苍茂实业将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换件(出厂价),并详细列出维保内容。
3.上海苍茂实业本着以客户利益为第一,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尽己所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做好售后服务。
产品品质承诺
1.上海苍茂实业对产品的质量及交货期负责,产品交货之日起质保期为一年(易损件三个月),终身维护。对于产品质量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将以最低成本价对设备进行维护。
2.对所有分供方都进行考察、评审,所有产品的采购都只在合格分供方进行。对分供方所提供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需经过严格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准入库;
3.产品制造严格执行“双三检”制度,不合格零件不转序、不装配、不出厂;
FragmentWelcome to consult...,将公司年度业绩和高管的收益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可在相当程度上促进成本降低,亦将促进电企间资产流动与整合,从而提升行业的景气。 我国电力行业在近期这一系列的政策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集中对运营中存量资产界定和分类,不同的机组给予差异化对待,调整市场结构,从而加速发电机组优胜劣汰进程。其次是内在目标明确、统一,就是经济环保性。不论是电力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的各项措施,均是以追求“经济环保性”这一核心价值导向。 “经济环保性”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政策共同的核心导向,亦将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对整个电力产业发展趋势判断的重要依据,其对电力生产企业有深远的影响。除去调控产能的过快增长以外,大规模、低能耗、高效率的清洁机组将成为电企的核心竞争优势,此类机组必将成为众多市场参与者竞购的焦点,从“920项目”(920万千瓦发电权益资产变现项目)和“647项目”(647万千瓦发电权益资产变现项目)出让的激烈竞争中可见一斑。当然,此类政策的落实是逐步的、长期的,对电企个体的影响需区别对待。中国能源战略忧思录:多年积弊的集中爆发经济学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让社会主义更加社会主义,让市场更加市场。”中国能源未来的战略选择,其核心原则恐怕也是如此。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美元走向贬值之路,黄金成为全球通行无阻的硬通货。40年后的今天,美元依然呈现弱势,人们开始习惯于将石油称为黑色的金子,拥有石油就等于拥有了财富。 2001年以来,以能源、贵金属、工业金属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石油价格也持续上涨,2006年以来,国际油价始终在65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8月底甚至出现了78美元/桶的天价,较2001年15美元/桶的价格暴涨了5倍。进入9月份,国际油价有所回调,徘徊在60美元/桶附近。 近年来,美国国内需求旺盛,欧元区经济稳定增长,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增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消费量约为540万桶/天(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消费量约为2000万桶/天)。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目前,42%以上的石油必须依赖进口,寻求新的石油及至能源发展战略,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将决定着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CRB的方向 提到国际油价,一个不得不提的指标是路透CRB指数(CommodityResearchBureau)。该指数由路透社下属公司独立发布,已有49年历史,是全球应用最广的商品期货价格变动基准,涵盖了能源(如WTI原油、燃料油等)、工业金属(铜、铝、锌、铅、锡等)、贵金属(黄金、白银等)、谷物、畜产品和软性产品等主要的商品期货品种的价格变动,是全球商品价格波动的领先指标。 为什么要提CRB指数?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按历史的眼光看,但凡石油价格上涨之时,金属的价格也必然高;反之则相反。也就是说,石油价格一直和黄金、白银、铜、铝等的价格是共进退的。 当美元处于贬值周期之时,黄金、石油等实物便成为投资者保值的首要选择,其价格也必然上升;当美元处于升值周期之时,全球市场倾向于持有美元而减持黄金、石油等现货商品,其价格必然下跌。纵观近半个世纪来美元与黄金石油的价格变动趋势,莫不如此。所以,CRB指数包含的信息远多于单纯的石油价格。 今年以来,CRB指数持续在高位运行,几乎大半时间都保持在330点以上,其中7月份更是创出360点的近30年历史新高。以更远的时间纬度看,自2001年CRB指数跌至近6年最低点之后,一轮波澜壮阔的超级大牛市随即到来,CRB指数已经上涨将近90%,而糖、原油、铅、铜等品种涨幅超过150%;黄金、白银、铜等期货价格均创出近20年来的历史新高。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创出78美元/桶的天价也正是拜这波行情所赐。 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很多:国际政治格局、中东地区的冲突、全球对石油的需求等等,诸多因素中,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巨额能源需求,是原油价格走高的基础支撑力量。 在美国经济拉动下,欧元区、日本的经济也在持续走好,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已经连续4年在3%以上,带动对资源性商品的强劲需求,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经济持续高增长,对石油的强劲需求还会持续下去,油价上升应是情理之中。但是,油价在今年骤然上升到70美元/桶以上,在9月份1个月内下跌了20%左右,这已经不是正常的供求原理所能解释的,大规模的国际私募基金才是油价高企的真正原凶。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美联储转向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带动欧洲、日本等也转向或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在美国持续的双赤字政策影响之下,美国货币当局过量发行美元,导致美元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过快增长,换句话说,出现了全球流动性泛滥。于是,私募基金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普华永道2005年发布的报告,1998年到2004年间,全球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累计融资超过1.3万亿美元,其中专注于投资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的私募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这些私募基金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使得国际油价不断攀升,一旦基本面不足以支撑高油价,这些私募基金也就无力维持高油价。 很显然,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全球高油价主要是由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所致,那么今天那些专注于投资石油、能源、贵金属及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的对冲基金们赚钱的后果之一便是:全世界必须面对高油价。石油是全球经济命脉,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增长将降低0.3个百分点,而全球CPI物价指数将上升0.2%。对于中国这个能源进口大国而言,石油的战略地位更是如此:2005年中国原油加成品油的进口量达1.36亿吨,这个数字占当年全球新增石油贸易量的40%左右;在全球石油贸易总量中,中国的进口量也占6%。进一步看,目前中国原油年产量约1.85亿吨至1.95亿吨,但近年来原油产量逐渐跟不上消费需求:2005年中国消费石油3.17亿吨,净进口石油1.36亿吨,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为42.9%。而2003、2004年,我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均超过40%。 石油对于中国的意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2002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油荒”、“煤荒”、“电荒”,能源问题由是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能源问题也是多年积弊之下的集中爆发。在提出结论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中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所在,个中原因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粗放增长,单位产出的能耗高。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将近3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9.6%,但增长方式粗放,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能耗、重工业化为主要特征,从中国当前GDP构成看,工业依然是主体: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7.6万亿元,占GDP比例超过40%,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达8.8万亿元。GDP的这种构成表明,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资源消耗巨大但效率不高,单位资源的平均产出不到发达国家的1/10。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重工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对能源的渴求越发强烈,在近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之下,油荒电荒煤荒运荒等等也就不足为怪。 中国产业结构重型化在未来20年内无法根本扭转,我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仍将面临着能耗增加的压力。近20年来中国只要GDP年增长率超过9%,就很可能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等问题。 其次,我国能源价格长期扭曲,能源商品之间定价不尽合理,导致能源配置效率低下。为了支持重工业发展,煤的价格一直低于市场水平;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但成品油价格尚未放开,仍然实行政府指导价(低于国际市场价);天然气及电力价格均由政府控制。 第三个问题是能源替代战略研究与应用的滞后,油煤之外没有其它替代能源。发达国家经历过几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早已开始研究替代燃料和推广新能源,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均已取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