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新能源汽车洗牌,浙江掉队了吗?

   2025-04-08 浙江日报80
导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各省份汽车数据,传统汽车大省排名纷纷下滑,而中部省份集体崛起,安徽的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造车大军中,浙江处于什么地位,是否面临掉队压力?图源:视觉中国01 以产量论英雄造车江湖,向来以产量论英雄。国家统计局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各省份汽车数据,传统汽车大省排名纷纷下滑,而中部省份集体崛起,安徽的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造车大军中,浙江处于什么地位,是否面临掉队压力?

图源:视觉中国

01 以产量论英雄

造车江湖,向来以产量论英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9.93万辆,位居全国第9位,被安徽、湖南、山东、河南等地反超。

新锐一时崛起,老将集体下滑,这是当前的竞争格局。不仅浙江承压,就连长期领跑的广东也滑落至第5位,汽车工业重镇重庆更是掉到了第10位。

仅凭两个月数据来“论资排辈”,缺乏说服力,综合实力仍需看全年表现——

2024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1.9万辆,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47.6%,高于全国平均13个百分点。放到全国来看,位列第六位,比2023年提高了1个位次。

短短数月间,江湖名次发生剧烈波动,更印证了这个赛道的“内卷”程度。不进则退,这是造车江湖中公认的铁律。

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外部环境风起云涌,浙江造车仍底气十足。

观察当前造车强省,可见一种趋势:头部车企与属地城市深度绑定。如比亚迪在深圳和西安的贡献,特斯拉在上海的占比,蔚来在合肥的地位,可谓一荣俱荣。

回看浙江汽车版图,既有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也有零跑这类造车新势力。

去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列全国第二,旗下极氪稳居豪华品牌头部阵营;零跑汽车以高性价比策略加快突围,四季度净利润转正,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翻倍增长,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三。

更不容忽视的是,浙江还有隐形的配套优势——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如均胜电子在汽车安全系统市占率全球第二,三花智控热管理组件市占率全球第一,拓普集团减震器市占率全球第一等。

如今,浙江在汽车电子、热管理、底盘等领域,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18家企业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5家企业进入全球零部件百强,两项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图源:视觉中国

02 角逐智驾赛道

早年,零跑汽车掌门人朱江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预言,2025年会是一个分水岭,哪些车企能跑赢,就会逐渐分明。

今年,最大的变量已然出现:比亚迪率先喊出“全民智驾”口号,让高阶智驾覆盖到7万级到20万级的市场。

这看似只是一家企业的战略调整,实则彻底打破了行业格局: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高级智驾卖到了“白菜价”,整个汽车产业进入了智能化下半场。

智能驾驶产业链,正是造车江湖的新战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围绕这一产业链,多个城市已展开布局。

如武汉正在冲刺“自动驾驶第一城”,“萝卜快跑”成为市民通勤工具;深圳发出全国首张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上海有着完备的供应链,从整车制造到硬件研发,再到算法迭代……

图源:视觉中国

浙江也有所行动。年初,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力争全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5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这份文件透露了浙江发力智驾的三个方向——

在整车领域,加快L3级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新车型研发和市场投放,积极发展低速物流车、市政环卫等无人驾驶专用车;

在零部件领域,鼓励智能座舱、汽车内饰等特色优势产业,保持原有零部件产业的先发优势,向智能化转型;

在算力领域,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开发,建立开源平台,积极吸引一批智能车控、智能电控等领域企业协同参与开发功能软件。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标特斯拉、华为等头部企业,浙江车企在算力、算法和数据等方面存在差距,但依然有不少企业在关键赛道创新突破。

据悉,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已在杭州落地,是浙江省“4+1”专项基金群中规模最大、期限最长的一支产业技术基金,将加大对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2615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