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抢跑新能源汽车下半场,青岛发力“商用”“出口”
青岛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实施九大行动,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下半场,青岛如何发力?
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整车出口达到18万辆,车企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60亿元,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核心配套规模达到400亿元……6月1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吹风会,介绍《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情况,明确了今后两年青岛围绕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布局思路和重点发力方向,以乘用车倍增发展、商用车优势打造等为目标,着力实施包括“整车能力提升”等在内的九大行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初期探路的上半场,步入产业体系逐步成熟的下半场。尽管在一些领域的产业竞争已经成为“红海”,但众多细分领域新赛道仍存在大量产业机会。
青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充分考虑当下产业发展最新趋势以及自身产业基础,青岛明确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以此引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的现代产业运行体系,从而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实施九大行动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整车能力提升”行动
以乘用车倍增发展和商用车优势打造为目标,积极争取整车企业在青岛布局高端乘用车畅销车型,提高现有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鼓励商用车企业在做好燃油、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等产品基础上,加快探索纯电(含换电)、混合动力、氢燃料动力等多元化技术路线,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2.“关键配套进档”行动
围绕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和核心配套产业,将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育,填补车用电机、电控领域空白,推动存量动力电池企业扩产增效,争取超充动力电池项目落地
3.“智能网联突破”行动
以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定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放路权和应用场景,推动有条件的区(市、功能区)按规定全域开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和车联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积极争取“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着力招引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高成长型企业
4.“应用场景引领”行动
将开展公共领域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提升更多绿色产品供给,充分挖掘应用场景,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为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和业态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5.“出口动能牵引”行动
将充分利用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出口便利优势,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港、查验、装箱、出运“一站式”集中作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吸引更多整车企业选择青岛作为主要出海口岸。同时,创新KD(散件组装)出口模式,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
6.“后市场体系构建”行动
将加快构建后市场体系,布局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回收拆解再生利用、维修保养等环节,降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维修成本,完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7.“技术创新驱动”行动
聚焦车用芯片、基础软件、车身轻量化材料、新体系动力电池等共性技术和核心部件,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8.“资源要素保障”行动
将尽快制定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第二批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清单,落实谷峰分时电价政策,强化产业链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成投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产业生态打造”行动
围绕提升补能便利性,推动充电服务网络向乡村有序延伸,科学规划加氢设施,合理布局商用车专用充换电站,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金融服务
扭住两大优势
抢抓“商用”“出口”赛道
将“商用车”和“出口”作为今后两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定位,是此轮行动计划最值得关注之处,突出体现了青岛对当下产业机会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前不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47%。根据经济学中经典的“S形曲线”理论,当一项创新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超过20%,则表示该产品由最初的市场导入期进入高速成长期。而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竞争格局基本已定。
而相较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仍处于“爆发的前夜”。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3.8万辆,同比增长78.9%,全年渗透率为10.2%。而中重型新能源货车渗透率更低,尚不足3%。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商用车是汽车中的“碳排放大户”,占全部汽车碳排放的60%左右。而目前,我国货运仍以公路运输为主,2022年我国公路货运占比高达73.3%,对商用车需求巨大。在“双碳”目标下,商用车减排迫在眉睫。
青岛恰好在商用车领域具备更良好的产业优势。一汽解放青岛公司是解放卡车在国内的两大生产基地之一,已经构建起覆盖重型、准重型、中型、轻型产品的产品矩阵。以此为基础,一汽集团布局了在外埠的首个整车研发中心——解放青汽研发能力提升项目。项目投用后,将重点聚焦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网联关键技术、汽车电子电气核心总成开发技术、测试仿真技术和创意造型技术等,开展包括燃气及新能源等商用整车设计和开发。
再看出口。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如今中国出口“新三样”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出口热”的带动下,2023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出海,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重要的产业机会。
青岛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出口也正是青岛的“强项”。近年来,青岛港的商品车航线网络不断拓展,目前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船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依托港区铁路线,开展了商品车铁路出口业务。
在集装箱航线方面,青岛港作为北方最大的集装箱干线港,已与中远、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多家船公司有深度的合作,拥有遍布全球的190余条集装箱航线。老港区、前湾港区规划有多处商品车装箱场地,日装箱能力可达2000Teu,可满足各种规模形式的商品车出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