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小米汽车正式发售赚足了眼球,再次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池春水”。坐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加快重塑,新势力入场与老品牌出清交织。
多位车企负责人和业内专家认为,面对新的市场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需要持续扩大国际化水平、提升产业链布局、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做好“科技文章”,在行业发展“下半场”保持“加速跑”,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车企:价格战是市场竞争必然过程
3月28日晚,小米汽车正式发布,最低配置车型售价21.59万元,最高配置车型29.99万元,为已经激烈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添“一把火”。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大量新车上市,比亚迪、吉利、小鹏、长安、五菱等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调低旗下品牌售价,价格下降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比亚迪更是将旗下两款车型最低售价降至7.98万元,开启“电比油低”的新阶段。
相关券商统计,今年以来,比亚迪等12家“参战”车企平均价格降低11%,而A级和B级轿车平均降价3万以上。各大汽车品牌为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进行价格调整,让乘用车市场经历新一轮价格竞争的“洗礼”。
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小米、比亚迪、极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门店发现,不少消费者在店内查看并询问售价、续航里程、智能化水平等问题。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一直在降,我已经从年前等到现在了,不知道要不要再等等,没准儿还能捡到漏。”
面对降价趋势,一些受访业内专家认为,降价既有技术进步的驱动,也是市场加速竞争的结果。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和电池供应链的优化,汽车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为降价提供了空间。例如,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碳酸锂价格的涨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根据上海有色网等平台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已经在每吨12万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多。
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竞争加剧“卷起来”,也造成市场加速迭代。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认为,价格竞争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在传统汽车时代,许多企业经过竞争洗牌生存了下来。现在汽车行业进入了新能源时代,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必须要积极正确地面对它。”他说。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则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接近国内总销量的一半,现阶段处于油、电交接期,各个车企受到巨大压力,为了生存会进行价格博弈。
“我认为,现阶段的价格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是正常的商业过程。但是未来汽车企业发展肯定要回归到价值创造层面,给用户带来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功能体验。”李斌说。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惨烈的淘汰赛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20年的培育和壮大,已进入一个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企业需要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