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从来都是一个全球化的支柱性产业。2023年,崛起的国产汽车链集体出海,已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前有国产零部件产业链涌向墨西哥,现有电池厂在海外攻城略地。
10月份,多家媒体报道蜂巢能源斩获欧洲多家龙头车企的电池订单,再度登上热搜:
宝马今年计划在全球招标160GWh订单,分为海外90GWh,国内70GWh;10月12日,结果落定,宝马海外欧洲区合计500亿元的90GWh的产能订单全部花落蜂巢能源;国内70GWh订单量则由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分享。
10月16日,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旗下有玛莎拉蒂、克莱斯勒、雪铁龙、标致、菲亚特、阿斯巴等15个品牌),计划向蜂巢能源增加采购总规模近5.48GWh的PACK电池包。
作为汽车的发祥地以及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的总部,欧洲,被公认为汽车行业的最高峰。另外被人熟知的是,欧洲品牌有两个最为知名的特征:1)有着极高的质量要求,比如宝马的电池技术文档长达800页;2)优先选择体系内的供应商,欧洲培育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
简而言之,欧洲体系内生态就相当完备,更倾向于相信“自己人”。那为什么欧洲车企,在电池这一最重要的零部件上,既没有没有选择本土的Northvolt,也没有选择锂电池老牌技术王者日本松下,反而是争相选择中国的动力电池新贵,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图:中国动力电池出口迅速增加。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01
汽车行业两大巨变:挥别旧的才能和新的相逢
巨变1:欧洲急迫参与新能源浪潮
欧洲,是汽车的发明地,也是当今众多著名老牌汽车品牌的总部。BBA凭借出色的性能享誉全球,豪华轿车也基本清一色都是欧洲品牌。
对于稳定压倒一切的欧洲车企来说,却在新能源车浪潮上慢了一步,甚至连大本营都在被外部冲击。2022年3月,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郊区的超级工厂正式开业;2023年10月,特斯拉在欧洲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
作为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却看着Model 3和Model Y在欧洲销量连续霸榜,老牌欧洲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跳出原有的舒适圈,放下成见去寻找全球最优质的产能进行合作,成为这些品牌们现在最紧迫的共识。
巨变2:电池格局已经清晰,中国引领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项。但锂电池的革命与产业进步,却几乎与欧洲无缘。
锂电池起于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辗转于韩国,最后兴盛于中国。根据权威机构SNE Research的统计,2022年,全球份额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据7席。即使在刨除中国的海外市场,国内企业的份额也正在快速提升。
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随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扩展全球市场,动力电池的出口量不断提升。根据最新数据,今年1-9 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销量 89.8GWh,累计同比增长 120.4%。
图: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在全球份额领先。资料来源:SNE Research
在两大产业巨变下,已经落后一步欧洲车企面临的是加速追赶的硬约束,摈弃过去的思路,选择与又快又好的中国电池企业合作,成为不二之选。
02
又快又好,是国产动力电池出海的硬道理
在《涌向墨西哥的中国汽车链》报告中,我们曾写道:如今中国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已行至前列,在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背景下,出海成为寻找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性增量的必由之路。
故事的另一边,是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的电池,出海早已经走在了前面。产品力的足够突出,是国产电池出海背后的成因。
随着新能源车成为全球的趋势,以及储能的接力,全球的锂电需求开始井喷。根据招商证券测算,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含储能)的总需求,将超过1700GWh,较2022年基本翻倍。根据GGII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
如此大的需求,需要优质且快速的产能填补。国产电池又“快”又“好”,因此我们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在这波全球新能源革命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图:全球锂电池(含储能)需求估计。资料来源:GGII、EVTank、招商证券
1、唯快不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谁能优先在这波爆量需求中拔得头筹,谁就将引领行业。日本电池企业松下和韩国LG等,都仍在盈亏平衡的边缘挣扎,欧洲电池企业由于技术的滞后和高昂的建设成本,扩产迟迟不及预期。只有国内电池产业链能够与下游需求共振,在产能上积极投放。
以电池新贵蜂巢能源为例,根据公司规划,将在2025年完成全球四大生产基地的建设,总产能计划达到200GWh以上;如果届时满产,将能够满足全球10%左右的产能需求。不仅是总产能规划大,蜂巢的建设速度也在屡屡刷新纪录,比如2023年5月,蜂巢能源第一支62Ah的L400磷酸铁锂短刀电芯量产,在两个月之后盐城基地的第一条“飞叠”L400短刀产线就达到了满产状态,日生产1万支,创造了生产爬坡纪录。
由于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车企对电池的产品迭代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从续航里程,到安全性,到4C快充,电池的迭代速度计量单位以年度为单位。响应客户需求成为头部电池企业的重中之重,蜂巢速度甚至以季度为单位:
2022年12月,蜂巢能源发布长续航的电池高安全系统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龙鳞甲电池做到了单电芯失控不扩散至相邻电芯,整包不起火,远超国标要求的5分钟不起火的要求。在性能方面,龙鳞甲也非常突出,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超过800公里,采用高锰铁镍电池超过900公里,采用三元电池超过1000公里。
近期,蜂巢开发了L6短刀LFP产品系列,30min快充1.6C标配,涵盖40-80度电主流范围,2023年将量产多款L6电芯,满足60-80度电三元电池转配铁锂电池市场需求。
蜂巢能源也在向大圆柱电池方向深耕,近日有消息称蔚来汽车也将与蜂巢能源合作研发和生产4680大圆柱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