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之城”已成为深圳当之无愧的标签。
如果要选出一个最具新能源汽车之城气质的城市,深圳一定榜上有名。
遍布大街小巷的公交车、出租车都挂着标志性的绿牌,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普遍较高。凭借适宜的气候,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备的产业生态,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2020年,深圳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最多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它再以86525辆的新能源车半年销量在所有城市中夺冠。
美国福布斯网站2021年2月14日发布题为《这个中国城市拥有1.6万辆电动客车和2.2万辆电动出租车》的文章指出,深圳公共交通大量使用电动客车和电动出租车,并将深圳称为美国“梦寐以求的未来城市”。
深圳新能源汽车正跑出“加速度”。在深圳坪山,繁忙的比亚迪车间内,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从第200万辆到第300万辆,仅用了半年时间。”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比亚迪是一家深圳本土汽车企业,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带动下,深圳持续稳住工业“压舱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1%,为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近期,深圳市及各区密集举行全球招商大会,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项目纷纷抢滩进驻,南山、坪山、深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区”,市场主体正加速集聚。
胡润研究院11月11日发布的《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排名前五。
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之广泛,产业链长度之长,足以改变一座城市面貌。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该领域的城市之一,“新能源汽车之城”已成为深圳当之无愧的标签。
鹏城的汽车梦
深圳的汽车梦由来已久。
2003年6月,深圳提出“适度重型化”战略,明确调整产业结构。汽车被列为新的产业发展重点。
与上海、广州、长春、重庆等传统汽车产业重镇相比,深圳在燃油车制造领域基础薄弱。而且,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合资车企独大、自主品牌苦苦挣扎的发展时期。在缺乏合资品牌、缺乏先进技术的情况下,深圳汽车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新能源汽车的面世,让深圳看到了希望。彼时,“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在全球几乎没有成功经验、路径可循。走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换条赛道,深圳或许能闯出一条路来。
于是,深圳市审时度势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对购买新能源车实行不限购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自此,新能源汽车赛道逐步被确定,深圳站上风口。
从一开始,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就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2009年,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深圳作为首批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起步,之后一直领跑全国。
2010年,深圳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5年,推行纯电动物流车;2017年,全市公交电动化;2018年,出租车全面电动化;2019年,纯电动泥头车投入运营……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建设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的原则,深圳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到消费刺激,从科技研发到推广应用,全方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添柴加火”。
同时,从2010年起,深圳先后出台了几十项地方性标准,涉及充电技术、建设和布局等方面,大力营造新能源车使用环境,并开展了整车租赁、经营租赁和分时租赁等不同商业模式的探索研究。
公交车、出租车作为公共出行工具,属于政府强干预的行业,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通常比较顺利。值得一提的是,从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来看,深圳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按照规划,深圳还将持续提升新能源物流车比重,至2025年新能源物流车力争达到11.3万辆。
新能源物流车从2015年规模化推广至今,深圳的表现一直突出,不只是在销量上,同时也体现在政策支持力度、运营支持力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