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22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罗俊杰表示,工信部将尽快研究明确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并推动原材料价格尽快回归理性。
据罗俊杰介绍,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再创新高,一季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幅度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市场渗透率达到19.3%,同比增长11.4%,较2021年全年提高5.9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均增长1.5倍,高于市场整体增速。在乘用车总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达到75.1%,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随着新技术新模式加速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也在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带动和有关政策支持下取得快速增长。一季度累计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3.9倍,换电模式车型累计产量接近4万辆,同比增长82%。
与此同时,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一季度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49.2万台,同比增长3.6倍,其中公共桩8.5万台,私人桩40.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5倍;建成换电站154座,同比增长1.6倍。
“综合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预计判断今年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罗俊杰表示,“我们也要看到,产业发展近期面临着疫情冲击、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的挑战依然存在,稳定运行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推动解决。”
为此,工信部下一步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发展规划,加强问题研究和工作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具体来看,上述工作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支持政策。尽快研究明确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根据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要求,组织编制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路线图。
二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低温适应等性能,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驾乘体验。
三是促进推广应用。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换电模式试点工作,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结算,不断提高充换电的便利性。
四是强化稳定运行保障。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原材料价格尽快回归理性。发挥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努力保障零部件生产供应,同时注意强化资源统筹布局,坚决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