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全球第二波疫情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吗

   2022-02-22 装甲解析198410130
导读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后全球疫情实际上已进入到第二波阶段。进入10月以来全球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多次刷新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纪录。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0年10月19日14时01分(北京时间20时01分)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达到39944882例、死亡病例也已达到1111998例。如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后全球疫情实际上已进入到第二波阶段。进入10月以来全球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多次刷新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纪录。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0年10月19日14时01分(北京时间20时01分)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达到39944882例、死亡病例也已达到1111998例。如今全球疫情的风暴中心依然还是在美国:目前美国的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845万、死亡病例已突破22万。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日晚间特朗普证实他的高级女助理霍普·希克斯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特朗普表示:他和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在当晚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预计检测结果将会很快公布,同时将启动隔离程序。10月2日特朗普发推宣布:自己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并已开始隔离。尽管现在特朗普已出院并在多个场合强调“疫情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情况却与他所说的正好相反。

美国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针对美国当前的疫情警告称:自10月8日以来美国数十个州的病例出现显著增加,其中有5个州的病例人数增加了50%左右,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的防疫措施并没取得多少实际成效。雪上加霜的是:以现在的感染速度结合马上变冷的天气将使美国的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不乐观。新冠病毒是耐寒不耐热的,所以我们才会使用酒精加热等消毒方式。

新冠病毒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周,目前发现的最极端的案例甚至可以在温度适宜的状态下存活几个月。秋冬季节的低温潮湿气候恰恰是最适宜新冠病毒存活的。当然气温只是影响病毒活性的客观因素,事实上更为关键的还是我们的防控措施。尽管高温天气对新冠病毒的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至少需要五十多度以上的高温才能直接杀死病毒。

即使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如果不是直接暴晒在太阳底下的地方都达不到这样的高温,所以我们能看到夏季的高温天气并没遏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无论夏季或是秋冬季只要防控措施不到位都可能导致疫情卷土重来,然而随着秋冬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增加会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大新冠疫情的防控难度。福奇因此预测称:“新冠肺炎疫情很有可能在2020年冬季在美国境内继续恶化”。

福奇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病例死亡增长模型预测:从今年10月到明年2月美国境内还会有大约18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疫情,同时他还认为直到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之内新冠疫情依然将成为威胁美国人健康安全的极大隐患。美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无法像中国一样做到举国统一协调安排,迄今为止美国各州各地政府在抗疫问题上依然延续着各自为政的局面。

10月10日五位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公开批评美国政府应对疫情不力,甚至还指责领导层向公众传播了虚假信息,民众因此对政府和疾控中心正逐渐丧失信任。邻近美国的加拿大也正处于疫情持续恶化的阶段:如今加拿大的感染人数已超过20万。在进入10月份后加拿大还打破了疫情爆发后的单日新增确诊纪录。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话说:“我们正处于这场大流行的引爆点”。

曾几何时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被视为是全球疫情的风暴点,后来随着美国的确诊病例后来居上之后就使人们对欧洲的关注转向了美国。事实上如今欧洲的疫情形势并不见得比美国乐观:美国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的确位居全球第一,可不要忘了美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医疗资源、经济实力都不是欧洲国家所能比的。如果你要按人口比率换算就会发现欧洲的疫情形势其实和美国几乎是不相上下。

10月15日德国、意大利等国报告的单日新增病例均刷新了纪录。如今意大利、德国等国每日新增病例数已超过5000例。有专家将其定性为第二波疫情,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第一波疫情的延续。10月19日挪威中部城市特隆赫姆一位首席医师托弗·罗斯塔德告诉挪威国家广播电台记者:他们发现了一种传播能力更强的新冠病毒的新变种。目前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欧盟纷纷出台各种防疫措施。

欧盟针对疫情启动了绿、橙、红三色“信号灯”机制:发布有关欧洲地区疫情风险程度的统一指标,进而为人员安全流动提供数据指导。目前已有4.3万死亡病例的英国在死亡病例数量上位居欧洲首位。10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12日发布的防控方案中按疫情严重程度把英格兰地区划分为三个“中等”风险、“高”风险和“非常高”风险等级并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中等”风险地区基本沿用现行防控措施:室内外聚会人数最多限定为不超过6人,酒吧和饭馆22时至次日5时不得营业。“高”风险地区禁止室内聚会,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出行。在风险“非常高”的地区禁止室内外聚会、禁止婚宴、禁止酒吧营业(但以酒类佐餐的酒吧除外)。高风险地区的居民不得在其他地区过夜,其他地区居民也不应在这类地区过夜。同时英国政府表示:在经地方同意后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

10月19日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因与确诊病人有过接触而将自我隔离。目前法国已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早在10月12日法国总理让·卡斯泰就已告诉媒体:第二波疫情在法国已成事实。14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从17日起在法兰西岛大区(大巴黎地区)和其他8个大城市实施宵禁。里尔、里昂、图卢兹等城市也将受到这一措施影响。

10月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讲话中提到:德国疫情目前呈现“指数型增长”,必须加以阻止。当前包括柏林在内的一些城市正陆续采取酒吧、咖啡厅和餐馆23时关门的规定,其他限制措施也将陆续出台。日前默克尔曾与11个大城市的市长举行视频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一旦一周内新增确诊达到每10万人50例,那么德国就将会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

目前意大利政府也已再度收紧防疫措施,同时将国家紧急状态延续至2021年1月31日。10月14日意大利的确诊人数以7332例创下大规模检测以来的最高纪录。目前意大利要求民众在户外及公共场所都必须佩戴口罩,与此同时意大利也正想方设法提高检测数量。捷克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捷克已成为欧洲每10万人中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也已成为欧洲疫情蔓延最快的国家。捷克因此宣布将实行为期三周的部分封锁措施。

相对于欧美国家的大规模爆发蔓延而言:亚洲国家的疫情形势整体上相对稳定,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印度。目前印度累计确诊病例已逼近760万例、死亡病例也已突破11万例。由于印度的检测技术手段相对有限,所以印度真实的疫情形势可能比数据所反映的更为严峻。其他亚洲国家比起印度要相对好得多,不过也还远远没达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尼西亚的疫情一直处于加速蔓延状态:日增长病例每天均达数千例,而且印尼首都雅加达因应疫情恶化而二度实施的“大规模社会限制”措施也从10月12日起开始放松。如今印尼已宣布第二次进入疫情防控“新常态过渡期”,然而这却令国际社会愈发担忧印尼的疫情防控形势。亚洲的另一个岛国日本曾在4月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如今在过去半年之后日本的疫情形势又如何呢?

如今日本的累计确诊病例数据排在全球第48位。目前全球有45个国家的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万,而日本与葡萄牙、哥斯达黎加这三国的确诊病例也已超过9万。进入10月中旬以后日本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再次超过100例。日本东京都议会于10月8日通过了“东京都新冠病毒防疫条例”修正案以加强对疫情的管控。目前新修订的防疫条例已于10月15日正式开始实施。

新修订的防疫条例规定:东京都居民要按地方政府的要求做必要的病毒检测,此外还要求新冠病毒感染确诊者在住院治疗和休养的同时不要随意外出,要协助辖区卫生部门的相关调查。然而迄今为止上述措施的执行力并不强。一个基本事实是:迄今为止日本的新冠检测率只有1.9%;相比之下美国是37.6%、俄罗斯是36.7%、英国是40%、意大利是22.6%......

韩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常被用来与日本进行对比。在疫情初期韩、日两国的疫情形势谁更严峻一度成为争议的话题,然而如今韩国的累计确诊病例25000多例,这在全球212个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87位。韩国也算是这场全球抗疫战争中做得相对比较好的国家,然而根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的通报显示:始于亲朋聚会和医院的疫情在韩国首都圈地区继续蔓延的势头并未得到完全遏制。

现在我们已基本分析完了国际疫情形势,那么接下来我们接着分析国内疫情形势。疫情期间中国所采取的几乎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管控模式。这样做至少取得了以下三点好处:一是了大量的流动,从而使疫情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二是下沉到了社区一级,便于管理感染者、接触者;三是容易控制疫情的规模,不至于过度扩散,让死亡者大量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人类或动物的组织器官作为传播介质的,所以减少人际接触就是遏制病毒传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我国严格的管控形势下其实已从物理空间上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我们为打赢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我们有党和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有全体医护人员的坚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和医疗物资被源源不断抵达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刚刚还在镜头前对所有人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然而他自己却毅然坐上了从广州前往武汉的高铁。疫情期间全中国每一个社区都变成了一个抵制感染风险的堡垒。疫情在中国爆发的时间节点正好撞上春运,而春运期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客观上加剧了病毒的传播扩散。新冠肺炎借助于春运期间庞大的人口流动量迅速从武汉蔓延至全国。

一时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一幸免,然而各省各地的防控措施很快就及时到位了。当时除了湖北之外没任何一个省的总病例数突破过两千,突破一千的也只有四个省。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当时我们尚能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把各省的病例数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内。中国正是通过这种强有力的防控模式才得以在全球抗疫斗争中率先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如今中国已进入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正在逐步恢复以往的正常秩序。迄今为止像中国这种正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国家主要还是中国周边的韩国、日本、越南等国,而欧美国家目前实际上仍处于疫情大爆发的阶段,所以英、法、德、意等国时至今日还不得不在全国范围或部分高风险地区采取紧急状态措施。

随着4月8日武汉解封之后全国所有城市都已陆续解除封锁状态,各地的复耕复工复学工作都逐渐开始稳步推进,如今在过去半年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然而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解封之后我们时不时会听到关于某一地区疫情反弹的消息:先是邻国俄罗斯疫情形势的突变使黑龙江边境的绥芬河口岸面临较大的境外输入压力,接着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出现聚集性疫情。

黑龙江聚集性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就像当初支援湖北一样对黑龙江展开了支援。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国各地的支援下黑龙江全省125个县市区从5月7日起都已成为低风险地区。然而就在黑龙江全省转为低风险地区的这天吉林省舒兰市确诊一例本土病例,由此打破了之前吉林全省73天无本土新增病例的纪录。舒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人民迅速投入战时状态,在经历17天艰苦细致的防控工作后大体控制住了疫情。

就在人们刚从舒兰疫情的缓解中得以松口气的时候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在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抗疫斗争之后北京的疫情得到了控制,然而新疆乌鲁木齐和辽宁大连两地又出现疫情反弹现象。7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一位24岁的女子被确诊,同一天新疆还发现了3例无症状感染者,由此打破了之前连续149天保持的无新增病例纪录。

7月22日辽宁省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月14日云南瑞丽通报新增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4月8日武汉解封之后仍时不时会有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反弹的现象:哈尔滨、舒兰、北京、乌鲁木齐、大连、瑞丽以及如今的青岛。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事实上新冠并未真正远离我们。每次疫情反弹都反弹都充分证明了这场抗疫斗争的复杂性。

4月8日武汉解封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为81865例,截至10月20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增至91554例。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如今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下半年的新增病例还没一些国家一天的新增数量多。这的确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这也说明潜在风险依然还是客观存在的。这毕竟是一种我们人类之前没接触过的病毒,事实上迄今为止我们对这种病毒的了解仍是相对有限的。

我们曾以为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不会超过14天,然而现在我们知道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是有可能超过14天的。从3月28日起我国已禁止外籍人士入境,但我国与国外的物流联系并切断,然而北京和大连的疫情使国人开始关注起病毒通过进口物品传播这种可能性。冷链运输实际上就是我们之前的防控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细节。这种忽视并不是防控体系上的漏洞,而是因为当时对这种风险的认知有限所致。

现在即使我们的防控工作再怎么有力,那么又有谁敢保证不存在我们目前尚不知晓的潜在风险呢?事实上只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还存在新冠疫情,那么对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都会构成一定的境外输入压力。与此同时我们的防控工作还面临着无症状感染者所带来的压力:尽管我们前期的防控工作得当使各地的疫情形势逐渐趋于稳定,然而毕竟疫情期间已发现过没任何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那么现在我们有谁敢保证还会不会有我们之前没发现的隐性感染者暴露出来呢?事实上近期我国局部地区爆发的小规模疫情反弹几乎都和境外输入或无症状感染患者有关。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全球第二波疫情不是会不会对我国构成影响冲击的问题,而是这种影响冲击实际上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事实上全球第二波疫情已在对我国造成影响,不过我们需要对这种客观风险有清醒的认识。

当初新冠疫情刚爆发时我们其实是真没多少应对经验,然而在经过和新型冠状病毒几个月的较量后我国实际上已积累了不少应对这种传染病的经验。在当初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我们尚能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把各省的病例数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内,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大连、云南、青岛等地出现疫情反弹后通过多方的调查和追踪在较短时间内锁定了密切接触人群,从而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这就说明我们的防控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相关的防控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这就说明我们的防控体系已建立起来,相关的防控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现阶段我们对病毒的认知正在逐渐加深,目前国内是疫情防控工作可以说是全世界做得最到位的。既然我们连最困难的时期都已坚持过来了,那么面对眼下局部地区的零星反弹也完全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遏制住的。

全球第二波疫情对我国的影响冲击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中国目前如此严格的防控措施下已不可能再出现像年初武汉那样的大规模爆发。我们应当对我国的防控体系充满自信,然而自信不等于自大自满。我国在全球抗疫斗争中率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不假,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秩序已逐渐恢复正常也没错,然而这并不表示新冠疫情已远离我们了。任何一丝一毫的松懈怠惰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普通老百姓在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该如何配合相关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呢?可能在当前阶段可能很多人已习惯上街不戴口罩了,但出入一些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还是应当按相关规定佩戴口罩。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仍是有效的防控手段。另外秋冬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如果一旦出现发热、头疼等症状千万不要只当成普通感冒处理,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就医。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167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