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怀念2018年的夏天?还是怀念2018年的那个人?”贾涛在社交软件上刷到了这样一条短视频后瞬间苦笑:作为一个打工人,我只是怀念以前正常工作的日子。
作为一名芯片行业从业者,贾涛从未想过,自己会置身于一场如此突如其来且旷日持久的“战争”。
“以前芯片的订货周期一般是三个季度,现在已经延长到一年甚至更久了。也不知道芯片短缺问题究竟何时才能得到解决,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愈演愈烈的“芯荒”难题让贾涛倍感无奈,提起来便摇头叹气。
与贾涛的焦虑相比,供职于国内汽车零部件配套厂的胡永显然心态上已经“躺平”了。“刚开始,大家会时刻关注芯片行业的情况。现在明知芯片短缺问题不会在短期内改善,大家都 知道急也没用。”胡永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3355204131792943104.jpe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缺芯潮自2020年底爆发以来,至今没有停下,且情况仍在恶化。“预计今年全球大概会减产700万~800万辆汽车。”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行业预计芯片短缺问题有望在明年中期会有所好转,但因疫情的延续和瑞萨工厂起火等行业突发情况的出现,芯片供应短缺的情况可能会拖得更久。
芯片的持续短缺就如多米诺骨牌,引发了更多的连锁反应。在市场销售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受芯片短缺影响,大部分汽车品牌的提车周期在一个月左右,最长的甚至需要等5个月。“现在各个车型都有,只不过提车要等2周至4周。”北京某小鹏汽车体验中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后面估计芯片会越来越紧张,建议尽量早点订车。
在供应端,上游原材料及供应商涨价行为“随即而至”,芯片价格出现十倍涨幅;下游主机厂“无米下锅”,只能优先排产高利润车型;“高热”需求逆向传导至供应链上游,扩产开始成为芯片制造商的关键词;资本市场上,芯片股价更是一路飙升。
当芯片成为稀缺资源,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位置开始互换,零部件供应商开始拥有更多话语权……在这场芯片危机背后,由汽车供应链到整车制造的诸多环节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01 4S店卖掉了展车
芯片短缺压力早已传导至终端市场。在某合资品牌4S店负责销售工作的张宁,明显感觉自己最近接到顾客的电话比之前多了许多,但大部分都是询问“多久可以提车”。
据张宁向记者介绍,自己所在的4S店位于郊区,平时来看车的顾客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潜在的客户打电话,在和他们聊天过程中挖掘需求,如果不买还要再去询问为什么不买,已经看了哪些车型,这中间需要沟通很多次,只希望他们能尽快订车。
而今,销售反倒不着急了,顾客变成了着急的那个人。“厂家缺芯片产能跟不上,我们也没有办法,最近来问‘有没有现车’、‘多久能提车’的比之前咨询车价的人还多,我们只能反馈需要等,等多久谁也不能打包票。”张宁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受芯片短缺影响,大部分汽车品牌的提车周期在一个月左右,最长的甚至需要等5个月。
“现在各个车型都有,只不过提车要等2周至4周。”北京某小鹏汽车体验中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后面估计芯片会越来越紧张,建议尽量早点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