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财经类汽车主编:紧抓"新四化"机遇 以国际化由大向强

   2019-11-14 4380
导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0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自2009年开始已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0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自2009年开始已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还存在差距,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仍待改善。

为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特别邀请了多位常年从事汽车产业报道的财经类媒体汽车主编,从供应链、技术、市场等多个角度,探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以及由大到强需要跨越的短板、瓶颈,以期助力行业发展。

 

政策,

 

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 杨小林

打造本土零部件体系 前端研发正趋成熟

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杨小林认为,汽车产品诞生、发展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相对完善且封闭的汽车产业链条。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相对较晚,“是全球主要的汽车工业规模化国家当中,最后一个加入的”。“从产业链上游来说,人家已经形成一定的技术和规模化优势,我们短期内不容易赶上。”

同时,一些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意识,对本土供应商体系重视度不够。“如果没有强大的本土零部件工业体系做支撑,中国传统燃油车品牌只是给外资零部件巨头打工。”杨小林指出,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完整的汽车工业化体系。“中国的本土企业应该更加善待自己的供应商,跟供应商一起成长。”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编委、汽车周刊主编丛刚也表示,我国汽车合资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制造环节的供应链比较成熟,但前端研发环节并不成熟。现在,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以前车企研究院是几百人或一两千人,现在很多优秀的企业研究院人数都突破了一万人甚至是两万人,这是正向开发必须具备的条件,所对应的供应链企业随着主机厂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增加研发实力。”丛刚说道。

 

政策,

 

《每日经济新闻》编委、汽车周刊主编 丛刚

“新四化”带来新机遇 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在杨小林看来,正是由于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足够庞大,爆发的周期足够长,给了自主品牌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潮流的兴起,会对原有的传统汽车工业世界格局进行重构,包括分工和原有产业链等。”

在这个机会中,中国可以确立自己独特的优势地位。“在动力电池、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领域,中国的科技企业、科技力量重新展现了创新的活力和对传统汽车生产全球分工不对等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新四化’时代,理论上中国是完全有机会赶超的。”

对此,丛刚表示认同,“在新能源领域,(自主品牌)有机会改变燃油车时代的落后局面”。“从资本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资本出海之后,也实现了产品、品牌和技术的出海,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汽车‘新四化’的未来愿景下,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在积极准备,并参与全球竞争,虽然还不成熟,但是与此前在技术上被跨国公司越落越远的局面相比,已经有很大改观,期待中国车企在新的机遇面前能有更好的表现。”

 

政策,

 

《华夏时报》汽车周刊主编 赵云

收缩防守“练内功” 以国际化由大向强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较大挑战,各国汽车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汽车市场更是自去年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并延续至今。在这一背景下,自主品牌又当如何逆势突围?

《华夏时报》汽车周刊主编赵云表示,现在中国车企能做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战略收缩,包括投资、产品、人员等,“这是经济寒冷的时候必须要做的,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主营核心业务”。二是对新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比如说新四化,这是未来趋势,关乎到一家企业在经济形势好转之后,能否在市场立足。”

“要相信自主品牌的魄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执行主编黄春棉认为,“以解放、长城为代表的商乘车企,在能力体系建设、经验积累等方面,具有了跟合资一较高下的实力。但同时,国外车企在规模效应、组织运营等方面,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政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执行主编 黄春棉

在黄春棉看来,出口(或国际化)是自主品牌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自主品牌要想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夯实中国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外部实力,无论是出口美国或欧洲,在经济总量上取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在性价比优势的基础上,必须展开全球化的拓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1340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