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材质 | 钢铁 |
---|---|
类型 | 化学法 |
打样周期 | 4-7天 |
加工周期 | 8-15天 |
年最大加工能力 | 100000(件) |
年剩余加工能力 | 10000(件) |
金属磨损的概念(上)
磨损的类型
尽管目前对磨损的定义及分类方法还不完全统一,但是在解决任何工程的实际磨损问题之前确定磨损的类型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同的磨损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磨损结果,防止磨损的方法和采取的工艺措施也有所不同。
影响磨损的因素
① 外界的机械作用:它包括摩擦类型(如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摩擦表面的相对移动速度、摩擦的载荷的大小及特性。
② 摩擦副的材质:摩擦副材料的加工方法,本身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这些性能在摩擦和磨损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均对磨损有影响。
③ 环境介质:大多数工件是在空气中工作,由于空气中的氧会使零件表面生成氧化膜,成为磨损很低的氧化磨损。
④ 温度:摩擦表面的温度对磨损的影响,会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会使材料硬度下降容易发生黏着现象,是磨损增加,温度升高,材料互溶性增大,也会使磨损增强。
⑤ 接触表面状态:可以从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和接触区的分子相互作用来考虑其对磨的影响。
金属磨损的概念(下)
从晶体结构来说,密排六方晶系结构的金属,摩擦因数低、耐磨性能比体心和面心立方晶系结构金属好。列如铑和钌的力学物理性质相近,但是由于两者的晶体结构不同,铑的摩擦因数比钌的摩擦因数高6倍。从提高耐磨性的角度看,希望镀层的硬度、强度都高;从希望镀层在承受大负荷、冲击性负荷时不发生脆变破坏的角度出发,有要求涂层的韧性、塑性要好。但一种材料的硬度与强度、塑性与韧性,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对涂层的硬度和塑性必须适当兼顾,即在满足涂层的塑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硬度。
当然涂层的硬度并不是越硬越好,而是必须和基质金属的性质相配合,相适应才能取得好的耐磨效果。当固体微粒的硬度与基质金属的硬度之比等于4-8时,涂层的耐磨性**好。当复合涂层的维氏硬度800-1200时耐磨性能**好。
除了基质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质和镀层中固体微粒的含量之外,微粒自身的力学物理性质及其直径,对涂层的耐磨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直径为纳米级的微粒形成的复合镀层耐磨性能较好。复合涂层中的微粒除了可在摩擦表面上造成能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凸起,有利于建立起较好的润滑油膜层之外,在特殊情况下还有利于摩擦副中的对磨材料或摩擦产物相互转移,形成所谓选择性转移。结果是滑动摩擦因素大幅度下降,甚至接近滚动摩擦因数,从而大幅度降低磨损量。